为什么品牌已经有品牌策略师了,还要找人做内容策略师?
By The Olivia
中国市场内容与 SEO 策略顾问
本文为“内容策略”系列文章之一,点击查看[系列说明与写作动机]。
品牌在听到“内容策略师”时,可能会想:
我们已经有品牌策略师了,为什么还要找人做内容策略师?
这篇文章就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。
一、这角色是怎么来的
内容策略师这个职位不是突然出现的。
它是随着传播环境变化,慢慢发展出来的一个角色。
过去,品牌沟通的结构相对单一:策略定方向,创意团队做广告,媒介负责投放。
那时的信息集中、传播路径清晰,只要核心理念到位,广告片和口号是可以产生很大影响的。
但今天的传播环境已经变样了。
品牌要被理解,往往要靠一整套内容去支撑,从社交媒体到搜索引擎,再到私域渠道。
小红书、微信、微博、抖音这些平台都有自己的逻辑和内容规则。
品牌策略师能定出品牌的意义和个性,但这些理念要在不同平台上真正被看见、被理解,
就需要一个角色来判断——
哪些内容要出现在搜索里,哪些适合做用户故事,哪些放在社交传播里最自然。
这个角色就是内容策略师。
他不是来取代品牌策略师的,他是来让品牌策略能在内容生态里真正落地。
内容策略师这个角色不是中国独有的,它是在全球范围内,传播方式变化的结果。
在欧美市场,它早已被整合进品牌与内容团队之间——广告公司、媒体机构、咨询公司都在用这一职位。
而现在,这个职位在中国显得尤为重要。
平台多、节奏快、逻辑差异大,同一品牌在不同平台上容易出现“各说各话”的情况。
这个空缺,让内容策略师在中国市场变得真正必要。
二、他到底在做什么
内容策略师交付的是一整套内容方向图。
举个例子:
当一个品牌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,他想知道:
我们要在哪个平台上说话?语气该怎么定?
要不要开小红书账号?内容写产品还是写生活?
这些问题单靠品牌策略师回答不了,因为它涉及内容层的结构判断。
内容策略师会先做三件事:
- 把品牌目标与受众需求整理成可执行的内容结构:列出不同阶段、不同平台要承担的功能;
- 与策略团队一起,定义内容主题和语气框架:确保每个平台的内容能连成同一个品牌印象;
- 把执行层串起来:让写手、设计师、运营各做各的,同时都对齐方向。
简单地说,内容策略师不写每一篇,他指出每一篇该放在哪里、起什么作用。
三、和品牌策略师的区别
品牌策略师回答“我们是谁”,内容策略师回答“我们要怎么被看到”。
品牌策略师更多处理理念和定位;
内容策略师在执行层判断内容的结构、顺序、节奏。
比如品牌策略师可能会写出一句话:“我们想传达轻盈的生活感。”
而内容策略师会把这句话拆成可执行的部分:
- 在小红书上,内容更强调生活化的共鸣;
- 在百度上,重点在于建立被搜索到的可信度;
- 在微信上,则是持续输出能代表品牌深度的内容。
内容策略师要判断这些平台之间的关系,让品牌声音保持一致。
四、他写文案吗?
一般不写。
内容策略师的工作是让写手写得更有方向。
他会制定语气、主题、内容分布,让写手在这个框架下创作。
举例来说:
小红书的内容策略文件可能会清楚写明——
- 一周发布几次;
- 哪类内容是主线;
- 语气用“分享经验”的方式,而不是“推销口吻”;
- 哪些主题做系列,哪些只出现一次。
这些写手、设计师、社交运营都能直接参考。
评论回复、账号管理、数据分析是执行层的工作。
内容策略师关注的是整体方向是否对齐。
内容策略师的工作,是让执行更顺,而不是替代执行。
他把方向、语气、主题、结构先定好,让写手和设计师在同一套逻辑里工作。
写文案的人仍然是 Copywriter;
策略师的角色,是让他们不用反复改来改去。有些团队会让内容策略师参与关键部分的写作,比如写样板笔记、撰语气指南,帮助团队更快对齐。
但这份工作不会去覆盖日常运营,比如评论回复、账号管理、或数据追踪——这些通常由客户经理或运营团队统筹。
内容策略师关注的是:每个动作是否仍然在正确的方向上。
五、为什么现在才变得重要
以前品牌传播靠集中投放;现在靠持续积累。
内容越多,问题越复杂——品牌的声音容易分散,团队之间容易各写各的。
内容策略师让品牌在复杂系统里保持统一,
让不同岗位的人做的事,最终都能汇成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。
这不是额外增加的一层,这是让团队更高效、少返工、方向一致的中间层。
六、结语
品牌被定义靠品牌策略,被理解靠内容策略。
让理念被持续理解,正是内容策略师的价值所在。
想让你的内容更进一步吗
让我们一起梳理适合中国市场的策略
THE OLIVIA WAY
© 2025 THE OLIVIA WAY. All rights reserved.